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钢铁行业人力资源平台系统

郑贵有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4-13 12:04:00    浏览次数:396

 


郑贵有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车工 高级技师 

郑贵有,男,45岁,中共党员,汉族。他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内蒙古自治区技术能手、内蒙古自治区金牌工人、兵器工业技术能手、中国兵器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郑贵有参加工作24年来,锐意进取,坚持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工人,其独创的“郑贵有切削法”、“郑贵有圆锥切削法”等11项先进操作法,攻克了军品科研试制中130余项加工技术难题,在国家武器装备,国家极端制造领域干出不平凡的业绩。2016年1月,他以一线工人的身份当选为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兼职副主席。

一、直面难点,秀出新时代蓝领风采。

2008年,某国家重点军用装备落户关键主齿轮轴产品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要求高,大端外径和小端外径悬殊较大,尤其是小端外径太细,容易产生弯曲变形。而技术要求加工出的产品同轴度为0.015毫米,圆度公差为0.005毫米,表面粗糙度0.8,加工技术要求相当高,再加上经过渗碳和淬火零件变形,使定位基准产生偏差。面对没夹具、没现成可借鉴经验的难题,郑贵有凭着高超的技艺,采用边干边摸索,边记录。针对定位基准产生偏差,采用先粗加工再进行精加工的加工流程,最终达到了产品精度要求。

2012年底,企业自主研发成功世界最大的首台首套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的主油缸在维修时需要进行机械加工,加工的难点主要有三个:一是部件体积太高,加工时观察不到加工表面,尺寸也不好测量;二是该部件有一个缠绕的工序,缠绕完之后随着加工工序的行进,内孔随之发生着难以控制的变化;三是部件加工到一半要掉头干,需重新找正保证同轴度公差,接刀处要分毫不差。

面对如此难题,郑贵有夜以继日的查阅资料、反复试验、论证,创新性的制定了一套维修方案,通过粗车—缠绕—半精车—磨削—精整加工等工序,采用设计特殊卡具增加稳定性,减少刀具径向切削力,双向分段加工方法。经检测,各项尺寸均符合要求,圆度、圆柱度保证在了4丝以内,后续节省资金600多万元。

二、挑战尖端,车出新时代车工风范

为了突破技能工人的局限,郑贵有十分注重理论学习和总结提升。他说这可以让一个人的技术变成后来人的技术。工作中,郑贵有不仅从操作层面解决技术难题,还努力从理论上分析研究形成解题的通用方法和理论方法。

钳工怕打眼儿,车工怕车杆儿。车工把工件长度与直径之比大于25倍的杆,称为细长杆,并且长径比值愈大,加工难度越大。郑贵有向这个难题发起了挑战。他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潜心钻研、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加工长杆、轴类的科学合理方法——“郑氏切削法”。该方法突破了五大技术难点:控制圆柱度形位公差和表面质量、消除细长轴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掌握工件装卡具的技巧、采用反向走刀车削细长杆、车削时实现跟刀架支撑爪与工件的最佳接触压力。

某军用产品属于超大直径轴承,要求精度高,工厂没有如此高精度的设备来进行生产。郑贵友认真分析产品特点、反复计算技术参数、数百次试验论证,针对滚道硬度高的情况,采用立方氧化硼刀具并优化切削参数,配合生产组织部门修改了加工方案,有效解决了加工难题,在优化工艺流程的基础上使产品生产效率提高10倍。

某重点军品科研试制产品焊接壁薄件关重件加工、出口印度高压水压试验机细长轴和细长丝杠关重件的加工等多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累计为公司节约价值达1500余万元。

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郑贵有还革新了小直径斜齿加工问题、细长杆梯形螺纹的车削等技术,创造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郑贵有圆锥切削法”,并在北重集团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创造了3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三、授业传承,锻就金牌“教练员”

在为兵器制造难题“把脉开方”的同时,郑贵有坚持“做事先做人,传艺先传德”言传身教,倾心育才。他积极发挥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力争将自身从“运动员”蜕变为“教练员”。几年来,他培养出40多名中青工,在北重集团、包头市、内蒙古自治区、兵器集团技术比武中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高徒付红在2013年一举夺得自治区技能大赛车工组第一名,多名成员已成为公司关键技能带头人,为新时期兵器事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做出卓越的贡献。

作为兵器首席技师,他组织了第一批兵器技能大师讲坛,现场展示了绝技绝活,并与行业内的高技能人才在技能攻关、工艺改进和技能操作进行了交流研讨。作为郑贵有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负责人,他带领团队以创新为突破口,积极在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上大力开展工作,共完成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达50余项。

郑贵有的成长足迹记载了他对职业技能的执著追求与热爱,书写了他在本职岗位上自强不息的进取历程,诠释了一名新一代企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真实内涵。郑贵有常说,做工人至此,我的人生无悔了!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钢铁行业人力资源平台系统

业务咨询电话:010-65133322-1321

地址: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6号

版权所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10-65133322-1140

邮政编码:100711

京ICP备 15011807字-1 京公网安备 11040100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