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钢铁行业人力资源平台系统

田明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2-27 04:02:47    浏览次数:366


田明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服务中心

井下作业工 高级技师

田明,男,53岁,中共党员,汉族,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大工匠等荣誉称号,个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田明从事井下作业工作33年来,秉承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崇高理想,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先后完成了“射孔测试联作工艺”压力计过载保护技术等革新成果92项,获国家专利34项;创新的连续油管修井、测井、切割等系列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在吉林、冀东、渤海钻探运用推广;独创的《试油测试技术》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效6800万元。

一、勤于学习,苦练报国本领,争做“知识型”员工

石油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1985年,田明从江苏油田技校毕业成为一名测试工,因为所干非所学,为弥补专业上的不足,他白天忙里偷闲学、晚上挑灯夜读学、上井跟着师傅学,先后自学了《科学试油系统工程》、《试井资料解释方法》、《机电一体化》等书籍,撰写了3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很快从“门外汉”变成熟练工。

1987年,用于油藏测试的计时器忽快忽慢,有时甚至偷停。由于计时器从美国进口,国内还没有指定的维修点,田明大夏天待在闷热的铁皮工房里,光着膀子、搭条毛巾边擦汗边研究。反复试验了一个多月,消除下井震动和高温对计时器的影响,提高了计时器的稳定性。1994年他被原轻工业部钟表研究所聘为该型号计时器技术顾问,全国仅有4人。

2012年,油田引进价值2000多万元的进口连续油管设备,面对全新的设备,尤其是国内外最先进的电控液压系统,车辆的电路、液路图纸100多张,各类阀件200多个。设备调试时上提负荷多日拉不上去,国外专家急的团团转,没想到他改装了液压油过滤器,并对整个油路清洗和磷化处理,问题立即得到解决。

二、勇于创新,破解行业难题,争做“专家型”员工

“负压射孔”工艺是先打开测试阀,再射孔,利用油层与井筒间的压力差有效地疏通射孔通道,提高油井产能,技术在行业内广泛使用,但在高压深井因井底压力温度高,射孔使用的剪切销钉数量多,剪断压力误差大,难控制。他创新的“延时起爆技术”确保了测试阀先打开,5分钟后再射孔,解决了高压深井测试的技术瓶颈,技术在企业内全面推广。

压力计是录取地层资料的精密仪器,一旦损坏,影响对油气藏的正确认识。从国外引进的射孔测试联作工艺,射孔弹爆炸产生的高压小则几十兆帕高则上百兆帕,极易造成同在井下录取资料的压力计因压力过载而损坏。他创新的射孔时能瞬间关闭传压通道保护压力计,射孔后能自动打开通道保证压力采集的压力计过载保护器,使压力计的损坏率由16.6%降为零,资料精准率100%。

试油是石油勘探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正确认识、评价油气藏的重要依据,俗称给油藏做B超。为了提高试油资料的精准度,他三十年如一日,全程参与各种复杂油气藏的试油施工,创新的《试油测试技术》涉及射孔、测试、抽汲、取样四大类18项专利技术,为高邮凹陷等7个区块2117万吨复杂油藏储量的探明提供了技术支持,成果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长深平3井是中石油的一口重点气井,日产气40万方。前期施工中气密封油管严重变形导致上百万元的连续油管及工具断卡在井下无法解卡,因管径小,只有50毫米,行业内没有好的办法,气井面临报废。田明应邀用独创的小管柱钻磨铣技术,通过降摩阻、捞球、钻灰塞、钻磨变形气密封油管打通道2951.5米,让气井起死回生,年产值上亿元。

三、无私奉献,传递技能,争做“匠心型”员工

2010年,油田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田明与32人签订师徒或导师协定,带领工作室成员完成创新成果80多项。其中“试油测试工艺配套工具”被评为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唯一的一等奖;“高压取样配套技术的创新”使江苏油田高压取样成功率由46.6%提升到92.2%,技术国内领先;震击器的改进技术,使震击解卡深度从4000米井深提升到6000米;连续油管切割技术解决了水平井大斜度管柱切割这一世界性难题。所带徒弟2人成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3人成为中石化技术能手,4人获中石化职业技能竞赛金奖。他还创建了工作室网站,走上讲台,与油田内外青年创新研修班、技能培训班等交流革新体会,授课80余期,学员超过3000人。2016年中石化党组专门发文,号召全系统向田明学习。

矢志不渝求学问,锲而不舍谋创新。作为新一代石油工人的杰出代表,田明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奋勇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努力围绕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集智聚力当好创新攻关领航员,在实现“油田梦”、托起“石化梦”、共圆“中国梦”的进程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钢铁行业人力资源平台系统

业务咨询电话:010-65133322-1321

地址:北京市东四西大街46号

版权所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10-65133322-1140

邮政编码:100711

京ICP备 15011807字-1 京公网安备 110401000023